护理失能老人的4个关键

 公司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1-11-30 14:23
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了,身体总是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疾病。

关于需求长时刻卧床护理的失能老人,就应该有一个精心的照料,这样才能够让老人的身体得到一个好的恢复。瘫痪在床无法自理、需求24小时照护,这是失能老人面对的困境。

事实上,失能老人的健康长寿与护理的优劣有很大关系,一部分老人终夺去他们生命的不是原发病,而是由于照护知识的缺乏,照护不妥而导致的并发症。因此,科学照护对失能、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。


失能老人的护理也是一个亟需处理的问题。失能老人由于行动不能自理就需求很多的护理人员,而现实的状况是:很多的护理部队并不,一起也无法在人员数量上满意这方面的需求。特别是居家护理的老人,更是让家庭护理人员手足无措。

其实,护理失能老人只要把握4个关键,即便在家里也能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晚年。

卧床老人皮肤护理

对长时刻卧床的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,经过皮肤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皮肤清洁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皮肤的分泌功能,防备皮肤感染和压疮的产生。坚持空气湿润度,以及涂沫润唇膏、身体霜能够有效缓解皮肤枯燥。长时刻卧床的患者洗澡时护理人员要留意病况改变,留意观察神志、肢体活动的改变,防止意外产生。

怎样为卧床老人擦澡

1. 器物:清洁衣裤、大毛巾、热水、水桶、毛巾、番笕、脸盆。

2. 办法:关好门窗,移开桌椅,盛热水四分之三盆,松开盖被,将大毛巾半垫半盖在老人擦拭部位,先用湿毛巾擦,然后用蘸番笕的毛巾擦拭,再用湿毛巾重复擦净,后用大毛巾擦干。

擦拭部位 · 先后顺序
1.松开领口,给老人洗眼、鼻、脸、耳、颈部等处,留意洗净耳后。

2.脱去老人上衣( 先洗健康一侧,后洗患侧) ,擦拭两臂。留意洗净腋窝部。协助老人侧卧,面向护理者,将脸盆放于床侧的大毛巾上,为老人洗净双手。

3.解开老人裤带,擦拭胸腹部,留意下及脐部,协助老人翻身,擦拭背及臀部。

4.脱去长裤,擦拭两腿、两边腹股沟、会阴。将盆移于足下,床上垫大毛巾,洗净双足,穿好裤子。

5.收拾床铺,按需求替换床单,整理所用物品

卧床老人的护理

正确的护理能够防备压疮和肢体挛缩。从发病前期就应坚持良好的卧姿非常重要。践约1小时左右改换一次,每天守时进行肢体的被迫活动约30分钟,每天1-2次,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,防止肢体挛缩及关节生硬。

怎样 · 卧床老人向床头移动

1、放平靠背架,取下枕头放于椅上,使老人仰卧,屈起双膝;

2、护理人一臂伸入老人肩下,一臂托住老人的臀部,在抬起老人的一起,嘱老人用双手握住床头栏杆,并指导老人用双足抵住床面挺身上移。放回枕头,再支起靠背架,使老人卧位舒适。

怎样 · 辅佐卧床老人翻身

1、仰卧老人要向一侧翻身时,先使老人两手放于腹部,两腿屈膝,护理人一前臂伸入老人腰部,另一臂伸入其股下,用臂的力量,将老人迅速抬起,移近床缘,一起转向对侧。

2、抬起老人头肩部,并转向对侧,在老人的背部放置软枕,以保持,胸前放一软枕,支撑前臂,使老人舒适。

3、将老人上腿弯向前方,下腿微屈,两膝之间,垫以软枕,防止两腿之间相互受压及摩擦。

卧床老人的大小便护理

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,臀部下面垫上一块一次性尿垫,条件不允许的可用柔软吸水旧布替代(应经消毒)。每次大便后使用热水清洗肛周皮肤,女性患者每次大小便后应清洗肛周及外。关于男性尿失禁的患者可用尿壶接尿或用白色塑料袋扎在根部,每排尿一次就替换,也应留意尿道口周围的清洁,防止泌尿糸感染。

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,做好心思护理必不可少,基础护理技巧也是很重要。首要要剖析老人的年龄,病况,失禁的原因、时刻(晨间、晚间)等,依据剖析拟定个体化护理方案。假如老人清醒,但虚弱无力,不自主地分泌大小便,这类状况可经过观察老人的二便规则,再依据规则设定安排二便护理方案,做到有目的,有准备的主动护理,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。假如作用不好,可依据实际状况留置尿管,每天进行1-2次尿道消毒,按留置尿管惯例护理。大便要及时整理,适当涂擦鞣酸软膏等维护肛周皮肤。

卧床老人的心思护理

由于老人长时刻卧床,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时机,大都老人常有犹豫、懊丧、烦躁易怒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情,再加上疾病的苦楚更加重了这些不稳定心情。为此,应当针对每位老年人不同的心思特点,因人施护。

首要,护理员应尊重患者,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外表正经,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,称号时要使用尊称和敬语,操作前要用主张商议的口吻,对老人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满意答复。其次,要及时给予情感的引导,护理员要用热情的心情,亲切的言语,多与他们交谈,怜惜、理解、安慰他们。对易激动的老人,要顺水推舟,做适时的安慰与怜惜,或搬运话题交谈。对一些较固执和心情暴躁的老人不要过分计较,也不要强行制止,护理员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心里感受,多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撑和安慰,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和愉快生活的信心。经过听音乐、戏剧,看电视,读报纸,陪老人聊天等方法涣散老人对本身疾病的留意力,以调整老人的心情。